> 资讯文章正文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冲击与防范措施

资讯 2024-12-11 20:38:51 admin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头部广告(手机)

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如同汹涌浪潮般日益凸显。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活跃群体,无可避免地受到其深刻影响。本文旨在全面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内涵、成因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

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如同汹涌浪潮般日益凸显。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活跃群体,无可避免地受到其深刻影响。本文旨在全面剖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内涵、成因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该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的冲击,涵盖价值观扭曲、理性思维弱化、社交行为偏差等关键方面。同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网络环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以期助力大学生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保障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群体极化;大学生;思想行为;冲击;防范措施

引言

互联网如同一张巨大的信息之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交流模式。在其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如影随形,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和积极参与,使得他们在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面前首当其冲。因此,深入探究这一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并探寻有效的防范之策,是我们在信息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内涵、成因及表现形式

1.1内涵 网络群体极化,是指在网络这个特殊的空间环境里,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群体的观点和态度呈现出逐渐向极端化发展的趋势。这种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群体心理和行为的演变,就像在讨论某个特定话题时,原本成员之间细微的观点差异,在网络交流的催化下,不断被放大,最终演变成极端且片面的观点,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或行为倾向。

1.2成因

1.2.1信息茧房效应: 在网络的广袤世界中,信息的海洋浩瀚无垠,但人们往往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来筛选信息,这就如同给自己编织了一个信息茧房。在这个茧房中,人们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局限于自己偏好的内容,从而不断强化原有的观点。这种信息的局限性和自我强化机制,是导致群体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2.2匿名性和去个体化: 网络的匿名特性赋予了人们一种特殊的“保护罩”,使得他们在发表言论时无需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这种匿名性容易引发去个体化现象,个体在群体中逐渐失去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更容易受到群体情绪的裹挟。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行为和言论往往会更加放纵,从而加剧了群体极化的程度。

1.2.3情绪感染和从众心理: 网络群体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力,一旦某种极端的观点或情绪在群体中出现,就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这种情绪感染会引发其他成员的共鸣,再加上从众心理的作用,人们往往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观点和行为。在这种双重作用下,群体观点会加速向极端化方向发展,形成一种难以阻挡的趋势。

1.3表现形式

1.3.1网络舆论极化:在众多热点事件的网络讨论中,舆论常常迅速分化为相互对立的阵营,双方观点激烈碰撞,言辞愈发尖锐。这种极化的网络舆论不仅局限于理性的争论,甚至会出现辱骂、诽谤等恶劣的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言论的和谐氛围。

1.3.2网络群体行为极端化: 在特定情况下,网络群体极化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极端行为,如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这些行为如同网络世界中的“毒瘤”,对当事人造成了身心的严重伤害,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平衡与稳定,给整个网络环境蒙上了一层阴影。

1.3.3网络意识形态极化: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相互交织、碰撞,这种冲突极易导致网络意识形态的极化。一些持有极端意识形态的群体,会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性,大肆传播自己的观点,试图影响更多的人。这种现象加剧了社会在思想层面的分裂和对立,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2.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冲击

2.1价值观扭曲: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的极端观点就像无形的毒雾,极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腐蚀作用。在网络舆论事件的漩涡中,那些极端的观点和言论常常如迷雾般误导大学生,使他们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错误的解读和判断。长此以往,大学生在这种信息环境的浸淫下,其价值观可能逐渐偏离正轨,变得功利化、浮躁化和偏激化,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判断标准。

2.2理性思维弱化: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宛如汹涌的情感洪流,容易冲垮大学生理性思维的堤坝。在网络群体的热烈讨论中,情绪感染和从众心理如同强大的引力,使大学生极易被群体情绪所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在面对问题时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盲目地跟随群体的情绪和观点。他们仅仅关注问题的表象,而忽视了问题背后深层次的本质和复杂性,从而在决策过程中犯下错误,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2.3社交行为偏差: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恰似一面扭曲的镜子,可能映照出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偏差。在网络群体的极端氛围中,一些极端观点和行为极易引发冲突和矛盾,使得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变得敏感、易怒,攻击性增强。而且,长期沉浸在网络群体的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可能会逐渐减少与现实生活中他人的交流互动,导致其社交能力逐渐退化,甚至可能出现社交障碍,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

2.4政治参与盲目性: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在政治领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它可能将大学生引入政治参与的盲目误区。在一些政治事件的网络讨论中,极端的观点和言论可能会像导火索一样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但这种热情往往缺乏理性的引导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参与一些不适当的政治活动,这无疑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隐患,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3.防范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冲击的措施

3.1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3.1.1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通过系统地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授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辨别方法和技巧。这就像是为他们配备了一副精准的“信息眼镜”,帮助他们在信息的茫茫海洋中清晰地分辨出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客观信息与主观信息。引导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始终保持理性的思考状态,不轻易被未经证实的信息所迷惑,从而避免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3.1.2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鼓励大学生在阅读和思考各类问题时,敢于质疑权威、善于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观点和结论。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辩论等活动,为大学生搭建锻炼批判性思维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从多个维度审视问题,穿透表面现象,挖掘问题的本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学生被网络上的极端观点所误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有主见的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

3.1.3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就像为他们在网络世界中树立了一座明亮的灯塔,引导他们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教育大学生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坚决杜绝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违反道德伦理的行为。让大学生明白,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道德准则依然存在,每个人都应为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3.2优化网络环境

3.2.1加强网络监管:政府部门作为网络世界的“守护者”,应当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完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就像为网络空间筑起一道坚固的法律城墙。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让那些试图破坏网络秩序的人受到应有的制裁。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审核和管理,建立高效的信息筛选机制,及时清理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极端言论,为广大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3.2.2推动网络平台自律: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用户举报机制等,就像为平台自身安装了一套精密的“安全防护系统”。通过这些机制,加强对用户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及时处理用户的违规行为,将网络群体极化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确保平台上的信息传播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

3.2.3促进网络信息多元化:积极鼓励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发挥积极作用,发布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的信息,打破信息茧房效应。就像为大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引导他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想,拓宽视野。这样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网络信息时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减少因信息单一而导致的群体极化现象。

3.3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3.1加强价值观教育: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当坚定不移地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就像为他们的心灵注入一股强大的正能量。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这些价值观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增强他们在价值判断和选择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被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所动摇。

3.3.2开展理性思维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开设逻辑思维课程、开展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像为他们配备了一把思维的“手术刀”,让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和舆论中,精准地剖析问题的本质,不被情绪所左右,做出明智的决策。

3.3.3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就像在网络世界中为大学生打造一个温暖的“思想家园”。在这个阵地上,发布积极健康、富有教育意义的信息内容,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热点事件和社会问题。同时,加强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他们在网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3.4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3.4.1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大学生自身应当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就像在内心点亮一盏明灯。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面对网络信息的冲击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可以像拥有一座坚固的精神堡垒一样,不被他人的观点所轻易左右,坚守自己的思想阵地。

3.4.2学会情绪管理:大学生要学会在网络交流中管理自己的情绪,如同在波涛汹涌的网络海洋中掌握好情绪的“船舵”。在遇到不同观点和意见时,能够以平和、冷静的心态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因情绪冲动而引发冲突。这就需要他们不断修炼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奴役。

3.4.3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就像为自己的网络行为系上一条“安全带”。在网络交流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参与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不良行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只有每个大学生都能做到自我约束,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抵御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自身思想行为的冲击。

4.结论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冲击是多方面且深刻的,它如同一把隐藏在网络世界中的双刃剑,既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捷,又隐藏着对大学生价值观、理性思维、社交行为和政治参与等方面的潜在危害。为了有效防范这一现象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我们需要从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优化网络环境、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多个维度入手,形成全方位的防护体系。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时代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确保他们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危害,积极行动起来,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和社会环境,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作者: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赵保洋、黎晓明)

基金项目:202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冲击与防范措施》阶段性成果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内容页尾部广告(手机)
厦门都市网Copyright @ 202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备案号: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用户通过,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Q:230098551)